“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2-13 08:52
- 访问量:
“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概要描述】“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今年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提出35周年,人民网推出“四下基层”生动实践系列报道,探寻“四下基层”如何暖民心、解难题、促发展。
“四下基层”关键在于“下”,要“下”而有为、“下”而有效。俯下身、找问题、想对策、出实招,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从传统茅草菇棚到光伏菇棚,从“抬头见荒山”到建成万亩山林,从“小、散、弱”的小茶园到福鼎白茶大品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而精准“把脉”产业发展。
只为菇香飘万里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西部,是一座被山林环绕的小城,被称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层峦耸翠,岭谷相间。由于缺乏平坦的土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当地面临不少困难。
古田县杉洋光伏菇棚示范基地。人民网 肖聪聪 摄
“在过去,传统菇棚都是木头建的,台风一来就会翻,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且通风性也较差,一旦一株菌害了病,整棚菌菇就容易全军覆没。”当地菇农余新考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解决传统菇棚黑、破、旧,以及生产方式落后、用地不集约、安全隐患大、影响环境等突出问题,县委领导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认真了解菇农诉求,深入研究调查,创新性提出了“光伏+菇棚”的新模式。
杉洋村光伏菇棚。人民网 肖聪聪 摄
2021年5月以来,全县共实施9个光伏菇棚项目,总投资3.7亿元。
古田县基层干部通过调查与分析,对新老菇棚交替提出了新方案。杉洋村党支部书记叶惠兰表示,菇农的旧菇棚拆迁后,可以按照原有面积认领新的光伏菇棚,新打造的光伏菇棚实现了光能和土地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
“今年一共种了8.5万筒菌菇,产量大概会增加20%。”余新考说,与去年相比,今年菌菇种植能为他带来10万元左右的增收。
一片青山一片金
“抬头见荒山,吃穿奔波忙”,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在宁德市周宁县后洋村的顺口溜,也是当时该村的真实写照。
条件艰苦,也要想办法致富。周宁县坐拥丰富的山地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灵活利用起来成了破题的关键。
1983年,时任后洋村大队会计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走上开荒造林之路。三年后,造林面积由原来的50亩发展到1207亩。
在黄振芳家庭林场,“我是从小随着山林一起成长起来的……”黄振芳的孙女黄娟娟深情地讲述一家人植树造林的故事。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黄娟娟已被评为宁德市“金牌宣讲员”,宣传植树造林精神,引导更多人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绿水青山。
2021年,黄振芳的孙子黄宇斌返乡创业,采取直播带货等形式,助力周宁农特产品走向云端。
“林场里生产出来的产品,经常出货不久就卖空了。”黄宇斌在采访中表示,对于周宁人民来说,曾经的荒山废地,已经成了致富的风水宝地。
黄宇斌在介绍林场农林特色产品。人民网 肖聪聪 摄
以研促谋,推动发展。周宁县扎实推进“调查研究下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行动,立足独特资源禀赋,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
通过深化林业经营机制改革,发展林茶果产业体系,周宁县将林业发展与产业振兴、人民脱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四下基层”制度生动实践,绘就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蓝图。
科技赋能白茶香
在中国,福鼎市是重要的白茶核心产区之一。
“20世纪初,全国生产白茶的地方并不多,而白茶的主要产地就在福鼎,这坚定了福鼎打造白茶品牌的信心。”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说。
作为世界优质的白茶产区,福鼎白茶仍旧面临当地大多是“小、散、弱”的微型茶园、生产方式粗放等困境。为此,福鼎市党委政府坚持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到基层寻思路、找答案,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向茶企业家、茶叶经销商、茶农了解情况,确立了“科技兴茶”的实施战略。
在福鼎品品香白茶产业园的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屏幕前,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介绍了这几年当地加强原产地保护、保障白茶品质的举措。
“2019年,我们启动了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的建设工作,确认246个产茶村近8万户茶农的茶园面积、品种、种植年限等情况,并录入大数据系统。”张青碧表示,此举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管、一码溯源,大数据溯源信息完整度(精准度)达到95%以上,茶企与经纪人非现金线上支付比例达98%。
白茶自动化包装流水线。人民网 肖聪聪 摄
在这个园区内,机器人发挥了大作用——它们帮助工人完成白茶的筛选、除杂、烘干等操作,辅助流水线快速推进。
据自动化包装车间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原来8小时50个人手工包装,生产2000多条茶砖;现在8个人8小时通过全自动流水线能做出10000条茶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生产品质。”工作人员说。
数十年深耕布局,福鼎白茶产业已成为福鼎市经济支柱之一,给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2022年,全市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到了138.91亿元,全市拥有各级茶业龙头企业167家,8万多户茶农户均收入超4万元,其中三分之一超10万元。
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正是坚持扎实做好调研“前半篇文章”,才有了后面的高质量发展。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2-13 08:52
- 访问量: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今年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提出35周年,人民网推出“四下基层”生动实践系列报道,探寻“四下基层”如何暖民心、解难题、促发展。
“四下基层”关键在于“下”,要“下”而有为、“下”而有效。俯下身、找问题、想对策、出实招,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从传统茅草菇棚到光伏菇棚,从“抬头见荒山”到建成万亩山林,从“小、散、弱”的小茶园到福鼎白茶大品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而精准“把脉”产业发展。
只为菇香飘万里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西部,是一座被山林环绕的小城,被称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层峦耸翠,岭谷相间。由于缺乏平坦的土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当地面临不少困难。
古田县杉洋光伏菇棚示范基地。人民网 肖聪聪 摄
“在过去,传统菇棚都是木头建的,台风一来就会翻,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且通风性也较差,一旦一株菌害了病,整棚菌菇就容易全军覆没。”当地菇农余新考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解决传统菇棚黑、破、旧,以及生产方式落后、用地不集约、安全隐患大、影响环境等突出问题,县委领导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认真了解菇农诉求,深入研究调查,创新性提出了“光伏+菇棚”的新模式。
杉洋村光伏菇棚。人民网 肖聪聪 摄
2021年5月以来,全县共实施9个光伏菇棚项目,总投资3.7亿元。
古田县基层干部通过调查与分析,对新老菇棚交替提出了新方案。杉洋村党支部书记叶惠兰表示,菇农的旧菇棚拆迁后,可以按照原有面积认领新的光伏菇棚,新打造的光伏菇棚实现了光能和土地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
“今年一共种了8.5万筒菌菇,产量大概会增加20%。”余新考说,与去年相比,今年菌菇种植能为他带来10万元左右的增收。
一片青山一片金
“抬头见荒山,吃穿奔波忙”,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在宁德市周宁县后洋村的顺口溜,也是当时该村的真实写照。
条件艰苦,也要想办法致富。周宁县坐拥丰富的山地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灵活利用起来成了破题的关键。
1983年,时任后洋村大队会计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走上开荒造林之路。三年后,造林面积由原来的50亩发展到1207亩。
在黄振芳家庭林场,“我是从小随着山林一起成长起来的……”黄振芳的孙女黄娟娟深情地讲述一家人植树造林的故事。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黄娟娟已被评为宁德市“金牌宣讲员”,宣传植树造林精神,引导更多人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绿水青山。
2021年,黄振芳的孙子黄宇斌返乡创业,采取直播带货等形式,助力周宁农特产品走向云端。
“林场里生产出来的产品,经常出货不久就卖空了。”黄宇斌在采访中表示,对于周宁人民来说,曾经的荒山废地,已经成了致富的风水宝地。
黄宇斌在介绍林场农林特色产品。人民网 肖聪聪 摄
以研促谋,推动发展。周宁县扎实推进“调查研究下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行动,立足独特资源禀赋,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
通过深化林业经营机制改革,发展林茶果产业体系,周宁县将林业发展与产业振兴、人民脱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四下基层”制度生动实践,绘就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蓝图。
科技赋能白茶香
在中国,福鼎市是重要的白茶核心产区之一。
“20世纪初,全国生产白茶的地方并不多,而白茶的主要产地就在福鼎,这坚定了福鼎打造白茶品牌的信心。”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说。
作为世界优质的白茶产区,福鼎白茶仍旧面临当地大多是“小、散、弱”的微型茶园、生产方式粗放等困境。为此,福鼎市党委政府坚持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到基层寻思路、找答案,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向茶企业家、茶叶经销商、茶农了解情况,确立了“科技兴茶”的实施战略。
在福鼎品品香白茶产业园的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屏幕前,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介绍了这几年当地加强原产地保护、保障白茶品质的举措。
“2019年,我们启动了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的建设工作,确认246个产茶村近8万户茶农的茶园面积、品种、种植年限等情况,并录入大数据系统。”张青碧表示,此举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管、一码溯源,大数据溯源信息完整度(精准度)达到95%以上,茶企与经纪人非现金线上支付比例达98%。
白茶自动化包装流水线。人民网 肖聪聪 摄
在这个园区内,机器人发挥了大作用——它们帮助工人完成白茶的筛选、除杂、烘干等操作,辅助流水线快速推进。
据自动化包装车间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原来8小时50个人手工包装,生产2000多条茶砖;现在8个人8小时通过全自动流水线能做出10000条茶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生产品质。”工作人员说。
数十年深耕布局,福鼎白茶产业已成为福鼎市经济支柱之一,给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2022年,全市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到了138.91亿元,全市拥有各级茶业龙头企业167家,8万多户茶农户均收入超4万元,其中三分之一超10万元。
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正是坚持扎实做好调研“前半篇文章”,才有了后面的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 2021 中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1803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2021 中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1803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